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3)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道德修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道德修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才的内在精神,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有德无才,成不了大业;有才无德,做不成事。人才的培养一定是育德和育才的统一过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塑造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世界观的关键时期,热血的青春更加需要正确合理的引导。文学教师可以借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告诉学生哪些是值得褒奖的,哪些是遭到批判的,在赏析文学作品中唱出时代的主旋律;帮助大学生塑造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普世观,培养个人德行,塑造内在品格。

其次,坚定理想信念。托尔斯泰说过:理想和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叶圣陶也曾经说过,理想是事业之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作为传道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个人修养直接决定了在教学中对德育的解读行为,他们的言行举止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砥砺品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教师赏析文学作品时,在引入时代背景的同时,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接受教育,避免可能引起学生反感的单向知识传递。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可以天南地北地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却“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文学作品中这些人的精神才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更值得我们敬仰。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可以以正面或反面的文学作品为例,充分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文学技巧的侧重,重视德育。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学理念。要跟进时代流行潮流,摸准学生心理,打破现有教学大纲,以学生的喜好审美为基础。二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人翁角色,革新以往简单化、教条式的课堂教学,对现代丰富的共享资源善加利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三是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将传统课程考核的阅读报告和小论文改为“舞台剧”“课堂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之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不仅影响青年的未来,而且间接影响了全体国民的素质,甚至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由于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德育渗透有先天优势,它可以通过文学教学工作,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普世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潮,推动了社会变革。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起到正向的教育引导作用,这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1]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EB/OL].(2018-05-31)[2019-03-22].人民网http:///n1/2018/0531/c1.html.

[2]莫言: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EB/OL].(2012-12-12)[2019-03-22].新浪网http:///s/m/2012-12-12/.shtml.

[3]习近平: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EB/OL].(2015-10-16)[2019-03-26].中 国 共产党新闻网http:///xuexi/n/2015/1016/c-.html.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由于文学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是现当代文学的原则,它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价值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潮,推动了社会变革,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起到正向的教育引导作用。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品质的德育渗透无疑是一项重要工作。一、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近年来,人们一直探求“文学的意义”。莫言感慨道:“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的没有用处。”[2]知乎上也有一个段子非常有名:“我一个朋友有一天在湖上看到夕阳,特别美,用照相机拍下仍不足以表达兴奋之情,于是开始喊,太漂亮了!太美了!夕阳真美啊!而旁边的一个人赞美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我那朋友说此刻他总算明白学习文学的意义……至少是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性与现实,是人们对未来的不懈求索。我们学习文学,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先辈们的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可能我们在中小学的时候,被逼着背了许多自己根本不知道含义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但是,到了某个特定的瞬间,可能豁然开朗,在那一瞬间与先辈们心意相通。感谢先辈们给我们流传下来这种文学形式,让我们能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担当未来。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目标是教导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俗来讲,就是要通过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支柱脊梁。人的性格和品行并不是在出生时就被固定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这个人的后天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因此,德育渗透的概念是中国古往今来的文学教育中经久不衰的话题。目前,虽然我国在德育渗透工作上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最终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根本原因是目前中国处于一个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中高速发展造成了社会“功利主义至上”的思维模式,人们在思考任何事情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使这件事的最终效益最大化,万事讲究一个“性价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价值。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知识转移上。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确实让相当多的学生有了优异的文学成绩,综合考虑的确也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教学方式。而这种似乎最适合当今社会的教育方式却严重违反了德育原则,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反而是一种巨大的讽刺。文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它是最不能够讲究“性价比”的东西。而文学教育是普世性和个性的兼容,是对人思想创造力的塑造与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现当代文学教学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出于各方面考虑,这种看似“性价比很低”,不那么实用的文学教育课程一直没有真正引起大家重视。如今的文学教学工作以考纲为准,被列入统一管理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只教授考试中可能考到的文章,其他仅作为学生的课后自学内容。而且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有效时间,教师往往略去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和时代背景等不相干信息,所有的教学重点都放在让学生有更出色的考试成绩。除此之外,皆不重要,均可省略。我国现在的教学观念是只要学生学一些能帮助他们谋生的“有用东西”,那些看起来没有一丁点使用价值、纯粹放空心情的“无用东西”等学生以后功成名就了再学就好,万不可浪费现在的宝贵时间。这种在根本上违背德育原则的教学方法将直接造成一种危机情况:学生理想缺失、道德失落。这种缺失在现阶段似乎不明显,但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学生的未来,而目前的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还尚未深刻地意识到这一严重后果。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路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作为中国高校的专业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德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它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正确的时代思潮。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障碍与困惑,亟须改革。我们一直强调在现当代文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却一直没有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此恶性循环。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是在教育学生的生命和灵魂。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什么是德育”,究竟怎样开展德育,并将相关内容具体化。(一)坚持育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是时代的号角,文学与艺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3]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部新民主主义的文学,一部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文学,一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的文学,它的本质决定了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情况。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最基本的德育。爱国主义思想和理想信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因为许多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警醒世人,救亡图存,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展示和描绘了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时代风貌。但这些德育资源就像埋没在砂砾中的钻石,细碎珍贵而混杂,它们并不构成一个系统。现当代文学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开展德育渗透工作的方法不恰当,许多教师缺乏对学生理想和信仰的教育,课堂上只引导学生分析文学写作的技巧,把爱国主义精神简单带过,学生体会不到文学作品真正的精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平衡应试教育与文学教育两者的关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当前德育渗透目标,坚持育人根本,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改革教学内容所谓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应该包括课前备课、课上讲解和课后反馈三大方面。第一,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工作极其重要。文学教学工作之所以难以和德育渗透相结合,究其原因是学生现在生活的时代与最初的创作背景完全不同,很难产生共鸣。例如,学生们无法理解一些红色经典作品中牺牲的英雄,甚至会认为主人翁的行为“很傻很天真”,有天然的距离感。教师在上面激情四射,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这是和平年代的好处,但也是文学领域的悲哀。其实,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教师可以在课前多准备一些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资料,例如:通过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改变以往“老师独自表演”的课堂局面,让学生“替代”教师的工作,增强代入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第二,韩愈已经在《师说》中清晰地对教师这一职业做出了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涵盖了教育的全部内容。传道在前,授业在后。由此可见,教师的根本工作是引导学生塑造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世界观,这比教导学生专业知识更加重要。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拿高分、考名校,而是对学生灵魂的蕴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文学教师必须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如此才能在讲解时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专注问题的本质。而在这之上的德育更应是教师的毕生追求。具体而言,教师要提高授课水平,必须仔细钻研文学作品,并将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可照本宣科,更要避免理想主义和空谈。只有教师自己不断砥砺品行修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文学的魅力所在,以及如何处世、如何做人。第三,在课后反馈阶段,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文学意识、生活环境、教育程度不同,对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课后多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诉求。(三)创新教育理念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在与德育结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当代文学的优势,平衡现当代中国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找到二者的最优融合方式。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道德修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才的内在精神,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有德无才,成不了大业;有才无德,做不成事。人才的培养一定是育德和育才的统一过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塑造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世界观的关键时期,热血的青春更加需要正确合理的引导。文学教师可以借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告诉学生哪些是值得褒奖的,哪些是遭到批判的,在赏析文学作品中唱出时代的主旋律;帮助大学生塑造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普世观,培养个人德行,塑造内在品格。其次,坚定理想信念。托尔斯泰说过:理想和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叶圣陶也曾经说过,理想是事业之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作为传道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个人修养直接决定了在教学中对德育的解读行为,他们的言行举止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砥砺品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教师赏析文学作品时,在引入时代背景的同时,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接受教育,避免可能引起学生反感的单向知识传递。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可以天南地北地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却“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文学作品中这些人的精神才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更值得我们敬仰。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可以以正面或反面的文学作品为例,充分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文学技巧的侧重,重视德育。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学理念。要跟进时代流行潮流,摸准学生心理,打破现有教学大纲,以学生的喜好审美为基础。二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人翁角色,革新以往简单化、教条式的课堂教学,对现代丰富的共享资源善加利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三是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将传统课程考核的阅读报告和小论文改为“舞台剧”“课堂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之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不仅影响青年的未来,而且间接影响了全体国民的素质,甚至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由于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德育渗透有先天优势,它可以通过文学教学工作,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普世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潮,推动了社会变革。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起到正向的教育引导作用,这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EB/OL].(2018-05-31)[2019-03-22].人民网http:///n1/2018/0531/c1.html.[2]莫言: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EB/OL].(2012-12-12)[2019-03-22].新浪网http:///s/m/2012-12-12/.shtml.[3]习近平: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EB/OL].(2015-10-16)[2019-03-26].中 国 共产党新闻网http:///xuexi/n/2015/1016/c-.html.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jxltbjb.cn/qikandaodu/2020/0922/605.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教育教学
下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教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教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